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赣州市2023年秋冬种油菜生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线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扩种油菜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2023年全市秋冬种油菜生产工作,着力提升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油瓶子”和“米袋子”同等重要的战略理念,聚焦秋冬种油菜油用、菜用、观赏、蜜用等多种功能,按照优布局、扩面积、提单产、强链条的思路,推行“稻稻油”、“再生稻+油菜”模式,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创优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赣南菜油市场占有率,推动油菜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二)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冬闲田潜力,深入组织发动,引导应种尽种,确保2023年全市秋冬种油菜面积48万亩以上(具体见附件1)。主攻单产品质,力争机械化育苗移栽等主推技术到位率90%以上、菜油籽单产100公斤以上、“双低”油菜品种实现全覆盖。外引内培油菜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全市50亩以上的油菜种植大户1850户以上。引进一批先进实用的油菜籽加工设备,提高出油率和商品率,着力提升生产效益。
结合地理特征、农业资源分布状况、产业基础等因素,全市油菜产业总体按“一带四区”布局。科学选择种植地块,避开低洼地、冷浸田、易积水田等不宜区域,9月中旬前全面完成秋冬种油菜田块划定工作。坚持科学选择品种,双季稻田块选择阳光131、赣油杂906等生育期170天左右的早熟“双高双低”(高产高油、低芥酸低硫苷)优质品种,旱地、中稻田块可选择赣油杂8号、庆油3号等生育期200天左右的中熟高产优质品种。
(一)产业走廊示范带。主要包括铁路、高速、国省道及县乡道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的区域。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耕作条件好、集中连片等优势,集聚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资源,做到应种尽种。集成推广合理密植、三沟清理、精准施肥施药、机收等实用技术,全力提高单产品质,打造油菜高产高效示范样板。
(二)城镇郊区。主要包括邻近城镇适宜种植油菜的区域。发挥区位条件好、人口聚集和交通便捷等优势,引导工商资本参与,鼓励在农家乐周边种植,发挥菜薹食用价值,推动“就地消费”,建设市民领种、农耕体验和教学基地,打造城镇“休闲花园”。
(三)中心村种植区。主要包括行政村人口集聚区适宜种植油菜的区域。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采取育苗移栽、精量直播、穴点播等方式种植,着力增加农民菜籽油、菜薹收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网红打卡点。
(四)花廊观光区。主要包括景区景点、民俗集聚区、红色文化区等区域。以金黄色为主色调,配以彩色油菜设计图画,着力开发油菜花用功能,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提升景区观光特色和品质,实现观花、油用、花蜜等多元价值,打造油菜花海、客家风情、红色文化等农旅品牌。
(五)旱地种植区。主要包括旱地、荒山荒坡、复垦抛荒地、果园空地等区域。着力挖掘潜能,发展旱地油菜生产,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推行“花生+油菜”“玉米+油菜”以及果茶园套种等轮作模式,推动旱粮油料双发展。
(一)及时调足备齐良种。对照面积任务和种植户需求,9月中旬前完成油菜种子供需情况摸排,调足备齐种子等各类物资。由县农业农村部门、乡镇等统一购种的,应严格履行采购方主体责任,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管,按照招投标规定程序,确定招投标代理机构、种子供应方等,做好合同签订、履行、种子验收等各环节工作,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行为。督促种子供应方全程做好跟踪服务,对出现质量和数量问题的,按《种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追究责任。
(二)大力推广育苗移栽。紧扣油菜种植布局,合理设置集中育秧点,提升集中育苗供应能力。充分发挥机械化育秧中心、农事服务中心作用,争取育苗、移栽等各项农事前移。大力推行“油菜机械化精量稀播匀播育壮秧+钵体毯苗长秧龄带蘖移栽”模式,推广控温控湿、自动喷水施肥等智能化育苗技术,积极培育健壮油菜苗。产业走廊示范带区域应大力推广育苗移栽技术,确保基本苗的数量和质量,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三)切实强化田间管理。按照既保面积、更保产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油菜田管网格化管理机制,逐田块落实责任人和技术人员。大力实施油菜单产提升行动,把水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油菜育苗、移栽、抽薹、花期、成熟收获等生育期全过程。强化对村集体种植田块的核查、跟踪和督促管理,坚决杜绝为完成任务一种了之、只种不管、套取奖补等行为。
(四)积极创新组织方式。把秋冬种油菜生产作为农业生产“大托管”的一次重要检阅,全面推行耕、种、管、收、烘等全环节托管服务,着力破解谁来种、效益低等问题。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外引内培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油菜种植大户,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化生产,推动与小农户有效衔接。
(五)着力提升加工水平。根据油菜种植面积规模,合理布局设点,改造提升一批小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开区、蓉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赣州市2023年秋冬种油菜生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线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扩种油菜的决策部署,切实抓好2023年全市秋冬种油菜生产工作,着力提升油料供给保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油瓶子”和“米袋子”同等重要的战略理念,聚焦秋冬种油菜油用、菜用、观赏、蜜用等多种功能,按照优布局、扩面积、提单产、强链条的思路,推行“稻稻油”、“再生稻+油菜”模式,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创优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强化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赣南菜油市场占有率,推动油菜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二)发展目标。充分挖掘冬闲田潜力,深入组织发动,引导应种尽种,确保2023年全市秋冬种油菜面积48万亩以上(具体见附件1)。主攻单产品质,力争机械化育苗移栽等主推技术到位率90%以上、菜油籽单产100公斤以上、“双低”油菜品种实现全覆盖。外引内培油菜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全市50亩以上的油菜种植大户1850户以上。引进一批先进实用的油菜籽加工设备,提高出油率和商品率,着力提升生产效益。
结合地理特征、农业资源分布状况、产业基础等因素,全市油菜产业总体按“一带四区”布局。科学选择种植地块,避开低洼地、冷浸田、易积水田等不宜区域,9月中旬前全面完成秋冬种油菜田块划定工作。坚持科学选择品种,双季稻田块选择阳光131、赣油杂906等生育期170天左右的早熟“双高双低”(高产高油、低芥酸低硫苷)优质品种,旱地、中稻田块可选择赣油杂8号、庆油3号等生育期200天左右的中熟高产优质品种。
(一)产业走廊示范带。主要包括铁路、高速、国省道及县乡道沿线等可视范围内的区域。充分发挥交通便利、耕作条件好、集中连片等优势,集聚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资源,做到应种尽种。集成推广合理密植、三沟清理、精准施肥施药、机收等实用技术,全力提高单产品质,打造油菜高产高效示范样板。
(二)城镇郊区。主要包括邻近城镇适宜种植油菜的区域。发挥区位条件好、人口聚集和交通便捷等优势,引导工商资本参与,鼓励在农家乐周边种植,发挥菜薹食用价值,推动“就地消费”,建设市民领种、农耕体验和教学基地,打造城镇“休闲花园”。
(三)中心村种植区。主要包括行政村人口集聚区适宜种植油菜的区域。紧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采取育苗移栽、精量直播、穴点播等方式种植,着力增加农民菜籽油、菜薹收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网红打卡点。
(四)花廊观光区。主要包括景区景点、民俗集聚区、红色文化区等区域。以金黄色为主色调,配以彩色油菜设计图画,着力开发油菜花用功能,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提升景区观光特色和品质,实现观花、油用、花蜜等多元价值,打造油菜花海、客家风情、红色文化等农旅品牌。
(五)旱地种植区。主要包括旱地、荒山荒坡、复垦抛荒地、果园空地等区域。着力挖掘潜能,发展旱地油菜生产,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推行“花生+油菜”“玉米+油菜”以及果茶园套种等轮作模式,推动旱粮油料双发展。
(一)及时调足备齐良种。对照面积任务和种植户需求,9月中旬前完成油菜种子供需情况摸排,调足备齐种子等各类物资。由县农业农村部门、乡镇等统一购种的,应严格履行采购方主体责任,邀请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管,按照招投标规定程序,确定招投标代理机构、种子供应方等,做好合同签订、履行、种子验收等各环节工作,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利益输送、权力寻租等行为。督促种子供应方全程做好跟踪服务,对出现质量和数量问题的,按《种子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严厉查处、追究责任。
(二)大力推广育苗移栽。紧扣油菜种植布局,合理设置集中育秧点,提升集中育苗供应能力。充分发挥机械化育秧中心、农事服务中心作用,争取育苗、移栽等各项农事前移。大力推行“油菜机械化精量稀播匀播育壮秧+钵体毯苗长秧龄带蘖移栽”模式,推广控温控湿、自动喷水施肥等智能化育苗技术,积极培育健壮油菜苗。产业走廊示范带区域应大力推广育苗移栽技术,确保基本苗的数量和质量,为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三)切实强化田间管理。按照既保面积、更保产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油菜田管网格化管理机制,逐田块落实责任人和技术人员。大力实施油菜单产提升行动,把水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田间精细化、标准化管理,落实到油菜育苗、移栽、抽薹、花期、成熟收获等生育期全过程。强化对村集体种植田块的核查、跟踪和督促管理,坚决杜绝为完成任务一种了之、只种不管、套取奖补等行为。
(四)积极创新组织方式。把秋冬种油菜生产作为农业生产“大托管”的一次重要检阅,全面推行耕、种、管、收、烘等全环节托管服务,着力破解谁来种、效益低等问题。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外引内培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等油菜种植大户,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推行“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发展订单化生产,推动与小农户有效衔接。
(五)着力提升加工水平。根据油菜种植面积规模,合理布局设点,改造提升一批小旧榨油作坊,建设一批集烘干、仓储和榨油等功能的新型加工厂,力争全市油菜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的乡镇都建有新型加工厂。引进低温冷榨、微波调香、灌装生产等先进加工生产线,加大风味调香、营养保全等加工工艺应用,着力破解制约菜油品相、口感、风味、品质安全等瓶颈问题。引导现有茶油加工企业拓展加工业务,添置油菜籽加工设备,发展菜籽油、油菜粕等精深加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六)全力拓宽销售渠道。深入推进粮油品种品质品牌提升行动,打造一批“中国好粮油”“江西好粮油”品牌。对达到国家标准三级以上的菜籽油,优先纳入应急成品油储备。强化与超市、餐馆、单位食堂对接,推动本地油料市场供应。加强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销售平台合作,创建油菜种植京东农场、盒马村和大湾区基地,培育“圳品”等品牌,引导菜籽油进入盒马鲜生、京东、米其林、华润、山姆等知名商超。
(一)强化责任落实。树牢大食物观,全面落实政同责要求,层层组织发动、压实责任,不折不扣将油菜生产任务落实到主体和田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县、乡、油菜重点村三级政主官分别抓好300亩、200亩、100亩以上的油菜生产示范基地。各地要在9月上旬前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建立油菜生产台账,于11月30日前报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
(二)强化指导培训。邀请国家、省油菜技术体系以及先进地区专家前来我市实地开展培训指导,组织种植大户、农机手、基层农技人员等赴外地学习。将油菜生产技术列入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坚持线上与线下、课堂与实操相结合,大力推广适时早播、合理密植、机械化耕种收、病虫害综合防控、减肥减药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全力提升全市油菜种植水平。
(三)强化政策扶持。统筹稻油轮作、油菜产业集群、油菜机械化移栽和油菜(籽)加工能力提升试点、秸秆还田综合利用及社会化服务等项目,全力支持发展油菜生产。坚持“抓大不放小”“提标扩面”,进一步优化出台县级油菜奖补政策,提升“财农信贷通”等支农信贷产品质效,切实加大对油菜种植户的扶持力度。全面推行油菜政策性保险,努力降低种植户生产风险。继续实施农机购置累加补贴政策,引导大户推广适用丘陵山区的油菜农机具。
(四)强化督促考核。将油菜生产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乡村振兴实绩、乡村全面振兴行动等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下达涉粮资金项目的重要依据。突出面积落实、育秧移栽、田间管理、大户培育等重点,不定期开展抽查核查,对工作推进不力、履职不到位的,视情进行通报或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