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黄田镇上济村灰树花种植大户鲍世勇的大棚里传来好消息,长达一年多的无土栽培灰树花项目试验成功了。
走进鲍世勇家的灰树花基地:一朵朵个体匀称的灰树花从菌棒里冒出头来,正铆着劲儿往上长。据鲍世勇介绍,去年,他在食用菌管理局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了无土栽培试验,今年大批量试验了1.2万段灰树花。这一试验的成功,彻底解决了灰树花二茬菇带土问题。
黄田镇自1986年开始试种灰树花,经科研人员20多年的不断研究,探索出在自然条件下大棚栽培灰树花的成功模式,还研究了“仿野生”栽培技术,成为全国栽培灰树花最早、最大的生产基地。去年,该镇灰树花种植达1800万袋,总产量达1500吨。
近年来,覆土栽培的灰树花因带有泥沙、清洗难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产业发展,LD乐动 乐动体育市场销售量急剧下降,价格也逐年走低。2011年,县食用菌科研中心科研人员开始对覆土的灰树花二次出菇进行针对性研究。同时,开展多种试验方案,并在黄田镇上济村集中搞试点。经过一年多的不断研究探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由传统的覆土变无土栽培技术。目前无土栽培种植的灰树花长势喜人,进入全面采收期,价格也翻了一倍多。
据县食用菌管理局科研人员介绍,灰树花二次出菇无土栽培技术,就是将菌棒割袋后放置平整畦床,其上部不再覆沙土,通过控温控湿来促进灰树花子实体形成。与覆土技术相比,灰树花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子实体不带泥沙杂质、易操作、产品优质高效等特点,是灰树花栽培技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实用新技术,市场前景看好。
“无土栽培的灰树花和以往覆土栽培的产量相差不大,但经济效益差别就大了。”鲍世勇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试验的1.2万段无土灰树花,目前已采收干灰树花500斤,每斤售价在4550元,而覆土的售价只有1820元;相比之下,在产量上基本持平,可收入上却翻了一倍多。同时,LD乐动 乐动体育无土栽培的灰树花可以直接出口,进行深加工,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深受市场欢迎。
“无土栽培灰树花技术,为灰树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做大做强灰树花产业,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县食用菌管理局局长柳林飞表示,下一步,食用菌管理局将对该成果进行数据对比,进一步深入研究,争取尽快将成果在菇农中进行试验,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