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想念食品向上交所递交招股书,第二次冲击IPO;今年9月底,蜜雪冰城A股上市申请获受理,欲冲刺“国民连锁茶饮第一股”;而辣条界“一哥”卫龙三闯IPO后,也准备再次冲击港股。
据Wind统计数据,目前,河南已经孵化出10家食品产业链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超3800亿元。未来,河南仍将诞生更多的食品IPO。
本文将为您盘点河南20位食品大王,看看他们走过的路和跌宕起伏的企业故事。
食品产业作为河南两大万亿元产业之一,曾长期在工业中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是带动河南经济发展和动能转化的领跑力量。
今年,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集体采访时,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介绍说:“中国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都是河南生产的。”河南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厨房。 为什么河南食品和餐饮业如此发达? 究其原因,既有发展方向、政策上的支持,还有人口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带来的红利。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河南就提出“围绕农字上工业,上了工业带农业”,重点发展壮大食品产业,发挥河南农业大省优势,拉长产业链条。经过30年持续发展,如今河南火腿肠、方便面、速冻食品、预制菜等大类优势产品持续涌现,并孕育出多只食品“独角兽”。
当然,河南常住人口数量近1亿人,庞大的人口构成消费的基础,带来了巨大的消费红利。而河南人吃苦耐劳、坦诚守信、踏实肯干的鲜明性格,也为产业崛起贡献了不可忽视的精神力量。
河南还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作为“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南自古以来贯通南北,交通十分发达。河南还坐拥原材料优势,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民以食为天,淳朴肯干的河南人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筑造了中国粮仓,也成就了一个个食品大王。
牧原创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南阳市。牧原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2021年牧原生猪出栏4026万头,屠宰产能2200万头,成为名副其实LD乐动 乐动体育的“养猪大王”。在中国养猪业,年出栏量销售超过1000万头是一道分水岭,而牧原股份远远超跃这个数字。
牧原的创始人是秦英林。1992年,秦英林携夫人钱瑛辞去公职,回到家乡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他从22头猪开始养殖,历经15年的努力,快速发展到年出栏30万头的规模。2014年,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敲钟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创下了养猪业的一个神话。自创立牧原起,乐动体育 LD体育秦英林始终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求发展,在养猪技术上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学士猪倌”。
双汇创立于1958年,总部位于漯河市。双汇率先把冷鲜肉引入中国,开创了中国肉类品牌。双汇在全国建有30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饲料、养殖、屠宰、肉制乐动体育品加工、调味品生产、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商业外贸等完善的产业链,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可实现朝发夕至。
双汇的领军人是万隆。1966年,26岁的万隆从铁道兵转业后到河南漯河肉联厂(前身)工作,并于1985年当上厂长。1988年,万隆敏锐地观察到火腿肠商机,于是他一口气从国外引进了10条火腿肠生产线,建立了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基地。1994年,双汇集团正式成立,历经近30年风雨,双汇已成为一家品牌价值超700亿元的食品集团,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肉类加工龙头。
三全创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郑州市。作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30年来,三全食品始终始终站在中国速冻食品美味、健康领域的前沿,传承发扬传统美食文化,使用现代科技和工艺,专注研发不同口味的美食,带给消费者新鲜的优质食品。
三全的创始人是陈泽民。1989年,经商下海浪潮兴起,已是郑州二院副院长的陈泽民决定兼职创业。他和妻子找朋友借了1.5万元开了一个冷饮部,专卖软质冰淇淋。有一年冬天,陈泽民到哈尔滨出差,受到当地人把吃不完的饺子冻起来的启发,联想到汤圆也可以冷冻出售。于是,陈泽民历时3个月的努力,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1992年,陈泽民正式成立了三全食品,凭借这颗小小的汤圆,三全于2008年在深交所挂牌,成为中国速冻食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千味央厨创立于2012年,脱胎于思念食品,总部位于郑州市。千味央厨秉承“只为餐饮、厨师之选”的战略定位,致力于为餐饮、酒店、团体食堂提供全面供应解决方案。如今,在中国,做酒店宴席,快餐连锁,千味央厨已经成为更多厨师的选择。
千味央厨的掌舵者叫做李伟,河南驻马店人,是毕业于郑州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他先后做过记者、公务员,又辞职创业。1996年,李伟凭借拿下和路雪冰淇淋的河南总经销,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此后,他看上汤圆生意,成立了思念食品,并于2006年在新加坡挂牌上市。此外,李伟一路还收获另外两家上市公司——黄河大观、河南祥龙四五酒业。如今,专注餐饮企业供应商的千味央厨已是他人生的第四个IPO。
好想你创始于1992年,总部位于郑州市。好想你主要从事红枣、冻干产品、坚果、果干等健康食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好想你于2011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成为红枣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2016年,好想你以9.6亿元价格收购百草味。此后,好想你从红枣向零食转型发展,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
好想你创始人是石聚彬。1984年,作为村里唯一的高中生,石聚彬当选村长,帮助乡亲们将当地的特产红枣销售出去,但因天气原因,致使红枣发霉,血本乐动体育无归,石聚彬只能辞去村官外出打工还债。1992年,石聚彬应家乡邀请毅然回乡创业,并凭借一款“鸡心人参枣”新品打通市场。而后,他带领企业深耕红枣主业,着力于提高红枣的品质,不断研发出新,塑造了”好想你“这一亮丽的名片,并惠及百万枣农致富脱贫。
仲景食品创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南阳市。仲景食品是国内香菇酱和新一代鲜辣酱的品类开创者,主要产品为仲景香菇酱、劲道牛肉酱、辣辣队新鲜辣酱、仲景调味配料和调味油等。仲景食品拥有生物酶解、控温控湿发酵、分子蒸馏、风味指标数据化等多项核心技术。
仲景食品的掌舵者是孙耀志。1979年,孙耀志进入刚开办不到一年的宛西制药,并于1985年掌舵宛西制药。孙耀志在宛西制药厂一干就是20年,在他的带领下,宛西制药厂由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实力的股份公司,进而成为全国中药企业50强。2008年,孙耀志因地制宜,打造出了香菇酱这款明星单品,如今畅销海内外。作为宛西系成员之一,仲景食品于2020年上市,成为“香菇酱第一股”。
莲花健康创立于1983年,总部位于周口市。莲花健康被称为“味精第一股”,是国民老字号调味品牌,于1998年上市,主营食品与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年来,莲花健康逐渐确定了“5+N”产品战略,明确以氨基酸调味品、液态调味品、鸡精复合调味品、植物基调味品食品、糖类食品为五大核心产品。
莲花健康的创始人李怀清。1983 年,44 岁的李怀清出任周口地区味精厂,抓住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机遇,周口地区味精厂的产量在 14 年内,从 400 吨上升到 12 万吨,产值也翻了 236 倍,跻身世界第一大味精企业。后来,味精致癌的说法一时甚嚣尘上,再加上公司战略制定失误和管理不善,导致莲花味精一蹶不振,其控股股东和董事长也频繁变动。2019年,莲花健康进行减负重组,成功解决了债务危机,避免了退市风险。目前,莲花健康已恢复生机,保持盈利状态。
华英农业创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信阳市。华英农业是以樱桃谷鸭加工为主,集祖代种鸭繁育、父母代种鸭、种鸡孵化等系列化生产于一体的国家大型禽类食品加工企业。在国内,华英已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规模化养殖企业的15%以上。
华英的掌舵人是曹家富。1991年,作为中英两国的樱桃谷鸭合作项目主体,华英公司应运而生。当时,曹家富被指派为公司总经理,不到两年时间,华英的年屠宰樱桃谷鸭就达到了100万只,并且产品成功出口到德国。随后,其更是势如破竹,完成了从“中国鸭王”到“亚洲鸭王”的转变。2009年,华英农业上市,成为国内鸭行业首家上市企业。随后10年,公司业绩虽有起伏,整体仍呈现上升发展态势。2020年,受疫情、行业形势以及公司扩张并购不当影响,导致公司业绩暴跌,一度面临退市风险。今年4月,华英农业宣布完成重整计划,新华英将在新的控股股东及人的带领下,开启新征程。
雏鹰农牧始创于1988年,总部位于郑州市。雏鹰农牧以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为三大核心战略板块,拥有粮食贸易、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线上业务等完整产业链体系。
雏鹰农牧的创始人名叫侯建芳。2004年,侯建芳锚定养猪生意,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他创新性地建立了“雏鹰模式”。2010年雏鹰农牧上市,彼时估值达70亿元,成为“养猪第一股”。2012年,雏鹰农牧开始多元化发展,在西藏藏猪,布局高端市场,错过消费升级的时机。2014年至2018年,雏鹰农牧开始向“产业+”转型,收效甚微。此后,由于各种债务到期,雏鹰农牧无力还债,只能用火腿肠和生态肉礼盒还债。2019年,股价长期跌破1元的雏鹰农牧被摘了牌,正式退市。
科迪乳业创立于2005年,总部位于商丘市。科迪乳业主要从事乳制品、乳饮料和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配套的奶牛养殖、繁育和销售。主导产品有百利包、利乐砖、爱克林等UHT超高温瞬时灭菌奶和巴氏菌奶系列,其中“绿色快车”绿色活性乳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在中原地区居第一位。
科迪乳业的创始人是张清海。上世纪90年代,做罐头生意起家的张清海,将产业链条延长至汤圆和乳业,其后的速冻产品科迪汤圆登上央视名噪全国。2015年,科迪乳业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6年,科迪乳业推出一款透明包装的“网红小白奶”,迅速席卷整个河南市场,并走向全国。2019年,科迪乳业拖欠奶农上亿奶款风波爆发并愈演愈烈。此后,公司财务造假、控股股东违规占资和违规担保等问题相继曝光。今年4月,科迪集团等公司合并重整计划获法院批准,6月,科迪乳业终止上市。
伊赛牛肉创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焦作市。伊赛拥有河南10万头、内蒙古20万头,共计30万头肉牛产业化基地及年10万吨肉制品深加工、2000余条柜国际贸易的产业规模,是专业从事肉牛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分割、食品加工、连锁专卖和供应链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化食品集团。
伊赛牛肉创始人是买银胖。2002年初,做煤炭运输发家的买银胖3000多万元,建立起年屠宰量6000头的肉牛生产线,伊赛牛肉集团由此成立。此后,伊赛牛肉不断开拓自己的商业版图。2015年,伊赛牛肉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成为新三板明星企业。2019年,伊赛牛肉已具备肉牛年屠宰30万头、10万吨肉制品深加工能力,实现国际贸易2000余柜的产业规模,稳居行业第一。然而,2020年以来,伊赛牛肉因无序扩张和资本运作导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暴露出来,而骤然。今年9月,伊赛牛肉已破产清算案,决定采取竞争方式选任管理人。
除上述10家已经登陆资本市场的食企外,卫龙、蜜雪冰城、白象、王守义十三香、天豫薯业等都是河南食品产业的中间力量,凭借强劲的品牌和渠道力,以及优异的业绩,这些食企均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冲击资本市场的种子选手。
蜜雪冰城创立于1997年,总部位于郑州市。蜜雪冰城是一个专为年轻人打造新鲜冰淇淋与茶饮的全国连锁品牌。为了做好每一支冰淇淋,每一杯茶饮,蜜雪冰城品牌由三大公司共同服务,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主导管理运营;大咖国际食品有限公司主导研发生产;上岛智慧供应链有限公司提供仓储物流服务。
蜜雪冰城的创立者是张红超。1997年,大学时期的张红超在郑州开启了他一生的甜蜜事业——蜜雪冰城。为此,他带领蜜雪人啃了10余年的硬骨头,自建工厂、自建供应链,自产核心原材料。如今,蜜雪冰城从一家冷食小摊点,到2001年第一家20平米的小商店,再到如今全国将近超2万家的门店,营收超100亿元,张红超演绎了一个草根逆袭的神线月底,蜜雪冰城A股上市申请获受理,拟登陆深交所主板。
卫龙创办于2001年,总部位于漯河市。卫龙美味将小产品做成大文章,从一根辣条开始,现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辣味休闲食品企业。
卫龙的创始人是湖南人刘卫平。1999年,21岁的刘卫平凭着一股闯劲,只身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漯河。他白手起家,从一间小作坊做起,一步步发展为中国最大的辣味休闲食品企业,打造了如今享誉海内外的卫龙美味。去年5月,卫龙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正式启动IPO。同时,招股书披露,卫龙此前已完成由CPE源峰、高瓴联合领投的35.6亿人民币A轮战略融资,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天壹资本、厚生资本、海松资本等机构联合入股。据了解,此次投后估值一度高达700亿元。
锅圈食汇成立于2017年,初创于郑州市,目前总部位于上海。锅圈食汇作为国内知名的食材连锁超市,是中国仅次于海底捞的第二大食材釆购商。锅圈食汇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涵盖火锅、烧烤、方便自加热、中餐预制菜、调味品等多个家庭食材品类,并逐步向家庭食材迈进的一站式火锅烧烤食材超市连锁系统。
锅圈背后的掌舵者杨明超。杨明超卖过啤酒、做过烧烤、开过火锅店,是一位餐饮老兵,多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十分清楚火锅食材供应存在的痛点。于是,杨明超在2017年正式创立锅圈,乐动体育 LD体育并在郑州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之后,锅圈发展迅猛,全国已有9000余家门店。
白象创建于1997年,总部位于郑州市。白象食品是一家以生产销售优质面制品为主的综合性食品企业。作为骨汤型方便面领域的先行者,目前,白象食品拥有国际一流方便面生产线万个销售终端,产品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海外。
白象食品的掌舵者是姚忠良。1996年,34岁的姚忠良被安排到粮食厅下属的一个加工厂任总经理,这个工厂就是产品滞销,濒临倒闭的白象。上任后,姚忠良背水一战,身先士卒研究市场,开启大刀阔斧的改革,逐步把厂子救活了。2007年,白象方便面年产量高达74.3亿包,成为家喻户晓的“国民泡面”。但仅一年后,白象被“健康饮食”的风潮打回原形。之后多年,白象通过打造一款款“骨类面”为自己赢得生机。今年3月,北京残奥会期间,白象因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冲顶热搜,又因曾拒绝日资入股,为灾区捐款、担当社会责任等多个热点叠加,引发全民关注,广受赞誉。如今,白象已成为国民网红品牌。
巴奴创立于2001年,初创于郑州市,目前总部在北京。巴奴专注毛肚火锅,采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提升毛肚制作的新标准,开创了毛肚火锅品类。2020年,巴奴约1.5亿兴建的新央厨正式亮相,秉承“能冷鲜不冷冻,能天然不添加,能当天不隔夜”理念,以打造餐饮业第三代供应链。
巴奴的创始人是杜中兵。2001年,杜中兵看中火锅发展潜力,在河南安阳加盟了一家火锅店,但生意不仅冷清,一些行业潜规则也让他难以接受。于是,他退出加盟,打造了自主品牌“巴奴”,并主打毛肚等菜品。靠着这一盘毛肚,巴奴很快年营收就超过1亿元。目前,巴奴正在积极开展融资,继去年3月收获番茄资本近亿元的独家战略后,新一轮融资额或超5亿元。
想念食品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南阳市。想念食品目前拥有24条挂面生产线万吨。
想念的创始人是孙君庚。1998年,河南青年孙君庚花了2000元积蓄接手了南阳一家濒临倒闭的面条厂。从改革开放伊始到互联网浪潮到来,孙君庚抓住时机,凭借长期经验和营销策划,与妻子熊旭红联手让想念食品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了全国前三的挂面品牌。如今,想念食品一年可以卖出27万吨挂面,年收入22亿元。
天豫薯业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周口市。天豫薯业是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主要从事优质红薯的良种繁育、种植推广、鲜薯窖存、精深加工以及市场销售和出口创汇,是全国淀粉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红薯加工企业。
天豫薯业的掌舵者是赵天学。从2008年起,赵天学亲自带领攻关小组先后对整个工厂的工艺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技术升级,在科研攻关先进工艺的同时,赵天学又先后287万元,对红薯淀粉及其制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经过赵天学带领天豫人锲而不舍的科技创新和团结进取,天豫薯业如今已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红薯淀粉小加工厂成长为了中国红薯淀粉行业首屈一指的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米多奇创立于2000年,总部位于新乡市。米多奇拥有国内外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万吨。米多奇主要生产烤香馍片、馍丁、米饼、蛋糕、石头饼等系列食品,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韩国、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
米多奇的创始人是牛延文。上世纪90年代,台资食品企业在国内呈汹涌之势,方便面、矿泉水、休闲食品不一而足。牛延文认为小小的雪米饼蕴藏着巨额财富版图,于是背靠“中原熟,顾九州”的中国粮仓,创办了米多奇这一品牌。2000年年底突如其来的车祸,让牛延文不得不坐上轮椅,对痛苦的折磨,他咬着牙硬撑,以惊人的毅力掌管着米多奇的生产与销售。凭借多年的坚守,牛延文成功了。如今,米多奇已成为休闲食品行业的隐形冠军,其馍片系列产品全国产销量第一,米饼系列产品全国产销量第二,每年总营业收入约16亿元,总纳税额1亿元左右。
方便面创立于1985年,总部在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方便面,又称北京方便面,是20世纪90年代最畅销的方便面品牌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以粮食深加工为主导方向、以生产多种方便食品为龙头,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等的集团。
的掌舵者是王宏斌。在计划经济年代,面对父老乡亲的期望,王宏斌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返回了。1978年以LD乐动 乐动体育来,他带领全村父老乡亲,“靠玩泥蛋起步,靠玩面蛋发家”,大力发展村办工业,先后建起了面粉厂、方便面厂、胶印厂等26个企业,产品也远销海内外。目前,已成长为年产值20多亿的标杆乡镇企业。
王守义十三香始创于1984年,总部位于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香辛料调味品生产企业。公司以调味品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兼营彩印、包装材料等辅业,年销售额近30亿元,上交税金4亿多元。
王守义,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是王守义十三香的创始人。王守义继承兴隆堂祖传秘方后,取名“王守义十三香”,并于1987年1月创办河南驻马店兴隆堂十三香调味品加工厂。其研发的十三香结束了中国长期使用单一调味品的老格局,开创了调味品的新潮流。2003年,王守义逝世。此后,由其儿子王银良接管企业。
随着社会消费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年轻一代成为新消费主力,其消费诉求更加多元、深入细分,一大批新品爆款正在抢占Z世代市场。
近年来,湖南凭借文和友茶颜悦色、墨茉点心局、三顿半等众多新消费品牌,一炮打响,红遍全国。此外,湖南还陆续涌现出了柠季零食很忙等近30家新消费上市后备企业。目前,湖南已站稳新消费全国第一方阵前列位置。
面对快速的需求变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河南食品产业霸主地位正在逐渐弱化。为此,河南急需推动食品产业在赛道转换中创造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食品制造产业作为河南工业第一大主导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目前还存在着企业产业集群度不够、创新能力不强、品牌效益偏低等问题,食品产业快速成长的态势尚未形成。
尽管河南也涌现出卫龙、蜜雪冰城、巴奴等新兴品牌,但整体上没有跟上新消费趋势,老品牌年轻化不足,新品牌成长性不够成为如今河南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尤其,自2018年以来,河南肉类企业中的雏鹰、大用、华英等大型企业遭遇资金链危机,先后走上破产重整之路;面及面制品中金苑、大程、一加一等企业举步不前,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外来的五得利、克明、金沙河等企业攻占;调味品、乳制品、油脂制品等龙头企业如莲花健康、科迪乳业、阳光油脂、也遭遇滑铁卢,长时间都在债务困境中苦苦挣扎。
因此,河南食品产业想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强化创新引领,增强产品专业度,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产业创新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增强产品专业度。各地更要重视增强产品深度,聚焦优势产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群,以“一县一品”的方式扶持食品制造产业,打造一批“单项冠军”“配套专家”,支持企业聚焦细分行业持续开发迭代技术与产品,做到“一米宽、千米深”,努力培育出更多的食品独角兽企业。
要提升品牌知名度。湖南文和友、茶颜悦色、三顿半等品牌均充分利用了湖南卫视的资源。如今,河南卫视亦是全国顶流卫视,各地食品企业可以借助河南卫视挖掘品牌文化和故事,从内容营销再延伸到当下的社交时代,让品牌好玩起来。而当本土品牌走出去之后,更多的消费者“向往”品牌的发源地,又将品牌的“红利”回馈到城市,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要提高产业创新度。河南要抢抓当前国产替代和消费升级机遇期,推进创新设计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新产品;要支持龙头企业开创独立子品牌,鼓励创业者依托电商、直播、私域、跨境等新渠道培育一批高成长、年轻化的新品牌;要从吃、住、游、购、娱的角度,创造新消费场景,培育新消费业态,打造新消费新高地。
这样三管齐下,多维度发力,未来,河南食品产业才能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才能加快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